English

“普罗迪内阁”的特点

1999-07-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7月17日,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普罗迪在主持首次委员会会议后,带领全体委员在媒体面前正式亮相。

欧盟委员会并不是“欧洲政府”,多少具有超国家的色彩。我们姑且把普罗迪和他的19名同事称为“普罗迪内阁”。

“普罗迪内阁”要等9月欧洲议会批准后正式上任。但根据目前欧盟的形势和新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可以看出“普罗迪内阁”的一些基本特点:

难以成为强势委员会

从去年欧洲议会发起“倒桑特运动”以来,欧洲舆论普遍呼吁应该建立一个“强势委员会”。实际情况表明,目前不大可能出现像80年代德洛尔主持下的强势委员会。有人甚至认为,“普罗迪内阁”将比“桑特内阁”更加脆弱。普罗迪虽然得到15个成员国政府的一致支持,但他领导的“民主运动”无论在意大利议会还是在欧洲议会都没有什么分量。在选票决定一切的西方,选票的多少往往意味着政治分量的轻重。还有一个比较微妙的情况:意大利伊利集团在普罗迪担任董事长时曾给一些政党提供过“政治捐款”,据报道,其中有几起涉嫌违规。一旦经司法部门调查属实,普罗迪的政治生涯就会发生危机。此外,现在一些成员国特别是英国倾向于把委员会变成理事会的“超级秘书处”,不希望布鲁塞尔权力过大。从英国积极“倒桑”中已不难看出伦敦的用意。还必须指出的是,阿约生效后,欧洲议会对委员会的监督权大为增强,这既可以视为欧洲建设民主化的发展,同时也说明委员将进一步受到牵制。

微妙平衡并不稳固

目前15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左派和中左派占绝对优势,但刚刚结束的欧洲议会选举却是右派人民党成为第一大党。欧盟委员会的成员既是由各成员国政府商委员会主席同意后决定,又要经欧洲议会最后批准。目前宣布的20名委员,左派社会党有10人,右派人民党只有5人。这显然是不平衡的,没有反映议会选举的结果。为寻求平衡,普罗迪在各委员的分工上颇费一番思量。作为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深知欧洲政治运作的奥秘。为此,他决定尽量满足各国对委员分工的要求。比如作为欧盟预算最重要的“纯贡献国”和最热衷于欧盟扩大的德国获得了分管预算和扩大事务的岗位;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比较浓的法国得到了贸易专员的席位;而一心想控制欧盟发展方向和对外关系的英国不仅获得一名副主席职位分管行政改革,而且得到了负责对外关系专员的岗位。斯特拉斯堡的各国当选议员在履行对委员会批准手续时,大概还是会把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委员会也将因此得以过关。一般估计,有些委员特别是个别留任委员,在欧洲议会举行听证会时,可能会遇到障碍,但议会最终将批准这一届委员会。否则,欧盟将又一次发生机制危机。

英国色彩浓厚

自布莱尔入主唐宁街后,英国对欧洲建设的态度从过去的消极对抗变为积极的控制主导。施罗德取代科尔出任德国总理后,德英关系的发展为英国把欧洲建设纳入自己设想的轨道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目前欧盟几个大国中,布莱尔在国内的地位最为稳固,说话底气十足,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就是一个突出例子。而其他几个国家都各有各的问题。施罗德的红绿联盟并不稳固,由他担任主席的社民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到惨败之后更是如此。意大利总理达莱马领导的是一个将近20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地位十分脆弱。至于法国,希拉克总统在右派分裂和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输得一败涂地后更被视为“跛脚总统”,难有作为。一些敏感的观察家认为,目前在欧洲出现了“英美联盟”取代“法德轴心”的趋势,也有人说欧洲建设的央格鲁—撒克逊色彩越来越浓了。最近有几件事多少可以对此提供佐证:普罗迪的发言人是英国人,办公室主任是英国人推荐的爱尔兰人;普罗迪被提名为委员会主席后几次讲话都用的是英语,散发的也只是英文文字稿;有消息说,布莱尔的新闻秘书坎贝尔还将出任委员会的新闻顾问。历来作为欧洲建设发动机的“法德轴心”、特别是法国,最近一个时期在欧洲建设上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报布鲁塞尔7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